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苏科版

  • 发布时间:2022-04-15 14:06
  • 来源:帮帮职校采编
  • 浏览量: 255

#初三# 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以下是®帮帮网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答案苏科版》,供大家查阅。





  【《鼎湖山听泉》答案】

  【课堂同步】

  1.chèwǎngyōuzhì

  2.泠泠淙淙朗姿雀己循

  3.闲暇遐想拨弄拔河迥异目光炯炯辨别争辩

  4.诞生成长繁衍死亡倾听分辨

  5.柔曼如提琴者石缝间漏下的滴泉万道细流汇于空谷激流直下陡壁

  6.不好。“听泉”可以让人们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品味泉之美,显得空灵。再说在雨意尚未尽消,对溪流看不分明的时候,作者倾向于以听觉去把握更显自然。“品泉”二字太空泛,且有歧义。

  7.泉的踪影不可捉摸,显出的“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似乎与调皮的爱女有着相通之处。这样,由爱女而爱泉,由一般的品赏、出于好奇心的探究而萌发的爱意转入用听觉去领略和感受泉声,就显得很自然了。

  8.鼎湖山原本是古老的,然泉声的清朗,如“孩子如铃的笑语”,使鼎湖山焕发出青春的气息,处处透露出“一股童稚的生气”。作者感情进一步深化,隐隐点出山泉是鼎湖山年轻的源泉,是鼎湖山之魂。

  9.作者看到楹联引起共鸣,觉得它道出了自己的感受,所以“点头会意”。“到此已无尘半点”正如作者感觉到的“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上来更有碧千寻”却是“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既用楹联精练地表达出白己的情感,同时又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0.(提示)①句“湿”“推”写尽了鼎湖山的“浓碧”,树木鲜绿欲滴,绿意浓厚,且有层次感,越往高处,绿意越浓。②③句用“贮蓄”“沉淀”等词形象地写出了水藻、湖水绿之深、之浓,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

  11.“怅惘”的含义:陶醉、迷惘。因为作者感受到“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他为此情景而陶醉。不见泉影,只闻泉声,欲寻泉踪,故有迷惘之感。(释义只要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并能自圆其说即可)

  12.“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作者用“孩子如铃的笑语”形容泉声,展现出泉声轻快、清脆、清亮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泉声的喜爱之情。

  【课外拓展】

  13.山美在“突兀嶙峋的峭壁”“万丈悬崖”;泉美在“在石壁后、溪涧里哗响”“奔腾不息”;林美在“密密的林间”;雾美在“飘忽不定”“霏霏雨雾”。

  14.在大自然的伟大力量面前,作者感到自己形象的渺小、生命的短暂、知识的浅薄、力量的微弱……这样写反衬出瀑布从高山之巅一跃而下的力量和魅力。

  15.题目略

  (1)这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石阶拟作向导,“默默”“执拗”突出向导的性格特点,侧面表现出游人迟疑、胆怙的心态。(意对即可)

  (2)人生中有失去与拥有、失败与成功、堕落与悔悟、过错与修正……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是人在低谷中领悟到的,而后人们才开始懂得珍惜、懂得追求。(意对即可)

  16.到三叠泉是一路往下走的。因为可以以一个新的角度,审视庐山的真面目。

  【《林中小溪》答案】

  【课堂同步】

  1.寞漪啬惬涸煦悦乏

  2.题目略

  (1)搏搏膊博

  (2)麟粼粼鳞

  (3)绕饶绕娆

  4.题目略

  (1)一点儿也不动。(造句略)

  (2)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造句略)

  5.C

  6.“掠夺甚至索取”改为“索取甚至掠夺”“完善”改为“改善”

  7.(示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追求

  8.C

  9.文中描写了化为水塘的洼地、被冬雪压弯了的大灌木的枝条、漂在水中的树种、困在水湾中的小狗鱼等。在作者看来,这些物象象征凝滞的、安于平淡的、丧失*的生活,是为作者所鄙弃的。

  10.搏斗创造时间,小溪在流经树林的过程中不断遇到障碍,又不断克服障碍,这需要很多时间。小溪持续不断地搏斗给了“我”启示,使“我”的生活和意识也有了意义。

  11.“早晚”形容溪水流动的声音,表现了小溪对光明未来的信心,也表现了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12.(示例)“有一棵大灌木……细长的腿。”作者把被冬雪压弯了的大树老态龙钟的丑陋样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平庸生活的鄙视。

  13.(示例)“小溪在搏斗中……扭动着”写水急,作者并不满足于“湍急”“奔流”一类泛泛的字眼,而是把小溪写活,写小溪的情态变化。

  14.写出溪水力量之大,它撼动了巨树,并把它摧倒,揭示了小溪的信念。

  15.这段文字描写了空地上的美景,一切是那样的美好、迷人,令人留恋,但小溪却没有因此而停留,没有因此而动摇信念,依然平静地前行。

  16.黄花、蝌蚪、小甲虫等生物,一切都是那样生机勃勃,那样美好、可爱,写它们间接地表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同时也衬托了小溪坚定向前的信念。

  17.“最后一名”是指被生活所抛弃。春的活力在小溪的奔流中体现出来,在俄罗斯,最早迎接到春天的是森林地带,作者在愉悦的情境中找回了自己,摆脱了孤独感和失望情绪,融入到社会,领略到幸福的所在和人生的真谛。

  18.(略)

  【课外拓展】

  19.“推推挤挤”“滴滴溜溜”“笑嘻嘻”“一溜烟”等词语,传神地写出了溪水因几番秋雨而重获自由的欢愉之情,充满了生活情趣。溪水就像是一位天真活泼略带几分淘气的小姑娘!

  20.在水石之争中,溪水表现出了机智、爽直、不屈不挠的特点。

  21.普里什文笔下的小溪是奔流不息、执着顽强、不畏艰险的,苏雪林笔下的小溪是调皮活泼的。

  【《飞红滴翠记黄山》答案】

  【课堂同步】

  1.题目略

  向往疲乏遗憾

  铭刻旭日东升瑰丽

  2.题目略

  (1)竞竞竞竟

  (2)驰弛弛驰

  (3)既即既即

  (4)联连连联

  (5)循寻寻循

  3.题目略

  (1)(赋)于——(赋)予(和)协——(和)谐

  (2)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听懂的。

  (3)(略)

  4.“悬空的彩带”既写幽天都之险,也表现出人的精神之美,写出人在江山增色中所起的作用,暗点了题中“飞红”二字。

  5.航船、岛屿漂浮在汪洋大海上

  6.只有经过艰苦的努力,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言之有理即可)

  7.“人们智慧的精心点化”,是指人们为这些峰石所起的名字。这些名字凝聚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人们的情趣,使得冰冷的石头有了人的精魂。名字是外加上去的,就是外在美;峰石本身千奇百怪的造型是大自然的创造,是属于内在的,就是内在美。这一节着重讲人的审美创造的伟大作用。

  8.(要求想象合理,描写生动)

  【课外拓展】

  9.①生长在岩石缝里,生命力顽强;②枝条平伸或向下倒生,追求光明;③枝条具有团结力,团结力强大。

  10.“团结松”与“*松”是两个具代表性的实例,最能表现出“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的特点。

  11.“向光明顶迈步前进了”有着双关意义:一方面实写攀登“光明顶”这一景点;一方面虚写自己在黄山松精神的鼓舞下,鼓足了追求光明的干劲。

  【《画山绣水》答案】

  【课堂同步】

  1.恬髓怠嶙

  2.题目略

  (1)行——形

  (2)蓬——篷的——得

  4.题目略

  (山)高(水)长(山)明(水)秀(山)穷(水)尽

  (水)送(山)迎(水)远(山)遥(水)碧(山)青

  5.B

  6.绝世少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7.“精髓”指的是桂林山水的神韵、桂林山水的美。这种神韵、这种美是难以用语言或色彩描绘出来的。

  8.“有点东西”指的是桂林山水最为感动自己的一点,即后文提到的凝结着劳动人民感情和智慧的有关山水名称来历的种种传说。

  9.恰当。它与前面的“凝结”一词相照应,形象生动;“泛滥”在这儿只是形容水流的一种状态,并无贬义。

  10.单独成句,表示强调,突出了只有桂林的山水深蕴着劳动人民的想象和感情。

  11.(略)

  【课外拓展】

  12.C

  13.弹棉花、修棕绷、仅一人通过的弄堂、石阶上洗衣服的妇女、满载热水瓶的小板车等。

  14.这一独特场景正是山塘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形象地诠释了山塘的淡定、儒雅、无忧和清高,这是苏州文化的一种体现。

  15.“窝”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塘和苏州的关系,只有苏州这个“中国文化宁谧的后院”,才能孕育出这样淡定、清高的山塘。

  16.山塘有一种淡定,还有稍许的清高。山塘人集儒雅和平静、细腻和淡定于一身。

好消息:广东地区未达到普高分数线的同学,可点击下方按钮咨询客服,就有机会报读高职高考班,获取职校报考全日制大专、本科名额!

在线咨询

上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
下一篇: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猜你喜欢